
宾川县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深挖独特历史人文内涵,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经营瓦筑.朝凤别院的李丽在鸡足山镇沙址村从事民宿经营10年。她说,民宿少的时候生意较好,但随着周边从事民宿经营的业主增多,竞争也越来越大。于是她便和瓦筑.国子监业主合作,借助优势向中高端方向发展,抱团取暖,不仅客源得到了拓展,经营理念也随之改变。
李丽说,和瓦筑.国子监业主合作以后,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经营理念得到提升,要想吸引游客,服务质量是关键。
依托鸡足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沙址村及周边的民宿在十年间从10多家迅速发展到130多家。其中有栖园、远方的家等一批中高端民宿,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通过推进文化+旅游的融合,丰富文旅产品,把流量变为“留量”,让更多“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北京游客袁先生说,鸡足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靠着山,气候好,非常喜欢,愿意为这个地方宣传。
瓦筑.朝凤别院业主李丽表示,下步通过挖掘民族文化,比如白族的三道茶表演,篝火晚会让游客互动参与,让他们有更快乐的体验,能够吸引更多的客人,把他们留下来。
近年来,鸡足山景区强练内功,同步提升景区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推动资源整合、品牌推介,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鸡足山旅游公司总经理赵胜波说,下步工作中,将以徐霞客文化为纽带,深挖文化潜力,促进旅游发展。进一步进入滇西旅游大环线,按照鸡足山5A级旅游景区的总体规划,提升景区品质,加大项目推动力度,丰富旅游产品线路,充分发挥宾川“一山”优势,做好“两果”文章,引进果园采摘、红色旅游、研学教育,洗身静心的项目产品,为游客提供舒适舒心舒畅的旅游环境。
随着旅游业回暖升温,宾川县文化+旅游模式成效不断显现,游客数量逆势上扬。1-3月宾川县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7.09万人次,同比增125.1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2.69亿元,同比增128.38%。近年来,宾川县依托徐霞客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文旅特色,发掘旅游潜力,多措并举推动 “文化+旅游”提质升级,满足游客拥抱“诗和远方”,实现品质旅游的需求。
宾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周婉君表示,将以文旅产业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整合宾川特有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侨乡文化等资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业态打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来宾川游鸡山,尝水果,喝咖啡,品海稍鱼,养中医,成为大理文旅新风口。
图文/温昌盛 吴洪彪
编辑/张玲
责编/张玲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