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他这么多年的师兄弟,无话不谈,真的比亲兄弟还亲。他说要买房,我从银行贷款借给他50多万,可他毫无人性,不管他人死活,毫无底线骗取巨款!!!”这是被害人杨正(化名)递交给承办检察官的一份手写材料,划着三个重重的感叹号。
(相关资料图)
杨正是犯罪嫌疑人项某读研时的一位师兄,和其他众多受害者一样,时至今日,他依然无法理解项某的所作所为。
名校高材生迷上网络赌博,“刷爆”信贷平台
2014年,90后的项某考入一所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和身边很多同学一样,学习之余,项某想找个兼职做。
但心高气傲的项某不满足于普通的兼职,一心想找个能赚大钱、赚快钱的工作。很快,项某瞄准了来钱快的网络刷单,不久便获得了第一笔不菲的收入。
也是在刷单期间,项某迷上了一个游戏网页,网页上有许多棋牌对战、竞技下注类型的网络赌博游戏。一连几天,项某都沉溺其中,试图以小博大,然而事与愿违,兼职赚的钱很快便挥霍一空。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边做着兼职,一边沉迷网络赌博。
2017年,项某毕业后进入杭州一家电力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此时的项某因为网络赌博,已经背上了20多万的银行贷款。
工作后,项某的赌瘾越来越大。30万、50万、100万……到2021年,项某的银行贷款、信用卡和网贷都已经被“刷爆”,借钱申请无法通过。
赌瘾难以控制,同事、同学都成了被害人
2021年1月,为了拿到赌资,项某撒了第一个谎——“黄姐,我看中了一个楼盘,现在验资还差不少钱,你看能不能借我一点钱……”黄姐是项某的同事,出于信任,黄姐当场就转了5万给他。
就这样,2021年1月至11月,项某以购房、验资、购买车位等理由向单位20名同事借款2万至99万不等,前后共计人民币256万余元,全都被项某输了个精光。
其间,有同事讨要过欠款,无处可躲的项某只能向大学期间的同寝室室友和关系最好的师兄杨正开口。
项某向同事借钱聊天记录截图
同样地,以新房还贷等理由,项某从他们手中分多次“借”走了98万,其中51万还是杨正从银行里贷下来的钱。这些钱除少量被用来偿还欠款外,绝大部分还是被项某挥霍在了网络赌博上。
赢了还想赢,输了总想“翻盘”,这可能就是赌徒项某当时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伪造购房合同骗了525万元,高材生最终获刑十一年
面对几百万的欠款,赌“红眼”的项某愈发疯狂,他用电脑合成了假的征信报告、购房合同、银行流水等材料,从专门给购房者提供过桥垫资的小贷公司处借了不少钱。
因为过桥垫资的期限只有七到十天,“债主”上门,项某只得继续“借”。
项某向小贷公司“借”款合同截图
2022年10月19日,项某再次从一家小贷公司处贷款115万,但这家公司要求他当场完成购房的摇号验资并留下身份证和银行卡,项某只得照做。
可115万刚打进验资账户,项某便私下联系楼盘开发商,称刚才操作失误不要摇号了,要求开发商马上将资金解冻。这骗来的115万只有一部分被用来还款,剩下的80万又一次被项某充进了网络赌局中。
2022年10月9日至26日,半个多月里,项某从7家小贷公司借到人民币525万元,大部分都花在了赌场上。
“虽然在项某归案前,他的家人已替他偿还了一部分款项,但30多名被害人的实际本金损失依然高达660多万,这是可以认定的诈骗既遂金额,数额特别巨大。”承办检察官说。
4月20日,经拱墅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项某犯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1万元。